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厦门中风险地区出行规定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厦门中风险地区出行规定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外省入厦门有什么要求?
外省入厦门需要满足一些要求。
1,根据厦门市***规定,外省入厦门需要持有健康码和行程码,并且需要在健康码和行程码上显示为绿码,表示健康和无风险。
2,还需要接受核酸检测并持有阴性结果,通常在入境前72小时内完成。
3,根据具体的政策要求,可能还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材料,比如居住证明或工作证明。
总的来说,外省入厦门需要满足健康码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的要求,以及可能的其他材料要求。
戴口罩,身份证,出示八闽健康码。福建动车站都这么做。如果从近期出现病历的城市过来还要重点排查。
近期厦门也出现过几起病历,但都很快在出站前控制住,没让病毒进入厦门
现泉州返回厦门,小朋友上学有影响吗?需要隔离14天以及核酸证明吗?
一定要 给大家一个安全的放心。
反正你们也不差这点时间。给大家看看。这是国家一个安全。证明肯定是要。你等出问题整个小区一整个社区,都会被封。所以这时候出现也证明是必要。
我们先来看一下泉州目前的疫情状况。
4月17日0—24时,泉州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,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。
据了解,泉州已经连续两天0新增了,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泉州目前的疫情风险等级情况。
截至2022年4月18日20时,泉州有两个中风险地区,都在晋江市。
【1】陈埭镇洋埭村中风险
【2】陈埭镇涵口村五四路17号
尽管目前有两个中风险地区,但是很快,就要变成一个中风险地区了。
截至2022年4月18日24:00福建省泉州市有一个中风险地区。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暂缓来(返)厦,确需来(返)厦的,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 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(返)厦人员,一律实施14天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,不具备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一律集中医学观察。 来自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,比如,泉州的低风险地区来(返)厦人员需查验入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抵厦后需实施14天健康监测、纳入社区管理,非必要不外出,并按厦门市规程实行******核酸检测。
亲身经历。1,如果是坐动车返厦,出动车站口会让你再做一次核酸,并且扫码做入厦登记,后续你居住地方的社区会根据入厦登记的号码打电话给你,让你居家隔离七天,这七天除了必要的外出做核酸,其他时段要求严格居家不能外出,当然你偷偷出去,社区也不会知道,我的社区还说会过来装监控,结果也没有,当然你要是真的中招的,再没有严格居家七天,后果自负。2,如果是开私家车来厦,出高速口时会拦截,并查看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,并扫码做入厦登记,当时我们没有填写完入厦登记就直接开过去了,如果填写完,后续社区还是会打电话要求居家七天的。3,目前,泉州入厦的政策是绿码,48小时核酸报告,并且居家监测七天,最新入厦防疫政策可以查看厦门本地宝或者打厦门12345查询了解。
福建中高风险地区全清零,那么可去厦门旅游了吗?疫情结束了吗?
现在全国疫情形势一片向好,福建全省已经宣布全省范围内都为低风险地区,那么也就意味着福建的形势已经恢复正常。作为福建疫情的最重灾区,厦门市也已经没有了中高风险地区。理论上自然还是可以去厦门旅游了,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。
因为前期的疫情,其实厦门的旅游业损失还是比较惨重的,整个国庆的黄金7天假期都没有赶上,有没有人过去旅游。那么现在疫情没有了,在一定程度上,厦门也要恢复自己的旅***业,如果现在过去旅游,很有可能享受到的服务多服务还便宜,不论是住宿还是饮食,价格都会相对比较低。其实是一个挺划算的安排。
但是剩下就是大家敢不敢去了?其实也是可以考虑去旅游的,支持一下厦门的旅游事业嘛。不过最好在决定出行之前,先去询问一下本地的防疫部门,还有没有针对福建厦门地区的防疫特殊安排。别到最后从厦门高高兴兴旅游回来了,社区又通知需要居家隔离等等。其实按照全国统一的防疫政策,肯定是不会有特殊啊要求的,但是不排除本地防疫部门有着本地的管控措施。
不过如果决定去厦门旅游,那么也要做好防疫措施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,不论是搭乘飞机还是高铁,以及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该戴口罩还是要戴口罩的。那么最好还是做好核酸检测带上报告,那就更加安稳了。
现在全国的疫情只有哈尔滨市以及伊犁州还有不可控因素,其他地方都已经很安全了。如果能够成功的保持下去,那么安全的度过2021年还是很不错的。希望全国一片太平,***再也不能偷偷的潜入国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中风险地区出行规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厦门中风险地区出行规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ekerao.com/post/608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