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厦门报恩寺出行方式查询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厦门报恩寺出行方式查询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郑成功为什么不配合李定国攻俩广?
我们有时候不能以今非古,用现在我们以为的思维去定义过去,非议古人。
首先,从实际情况来看,李郑二人分别地处西南和东南,相距甚远,8所谓合作作战,也是脱离实际,不具备可操作性。交通不方便,联系成为困难,缺乏足够联系的合作作战,不仅不能成功,反而会给清朝逐步突破提供条件。
第二,二者虽然都是为了保卫明朝,但是毕竟属于不同阵营,双方有着不同的行事准则,更为合作加剧了困难。
第三,没有一个支持二者共同合作的地域,总不能离开各自的大本营作战,那样反而得不偿失。
总之,这个问题要回归当时实际情况,不能轻易就去评价。二位都是英雄,值得我们尊重!
明朝末年广东一省的财赋大约相当于广西的十倍,进攻广东,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,改变财乏人少和 各自为政的局面;若再沿长江北伐,复兴大业有望矣。
所以,李定国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,抱有极大的期待,多次派使者拜访郑成功,书写几十封信件恳请配合作战,甚至以女相许,巩固盟谊。而为了方便与郑军会师,考虑到郑军在水上的优势,从海道来助可以不受潮州、惠州清军的阻击,因此确定两军会师地点定为广州南面靠海的的新会。
1654年广东新会之战前,当时清军分兵乏力,增援广东暂时有困难,为了赶在清军抽调满洲军增援,务必要求李定国速战速决。因此李定国致郑成功的信中谆谆劝告万勿“愆期”,但是郑成功态度模棱两可,使者报告说郑派林察、周瑞督军西进,却依旧延误了与李定国的决战的约期,最终导致李定国孤军奋战。
从1654年二月之前联系郑成功,到三月间挥师入粤,占领高州(今茂名),再到6月新会开战,包围新会一直等12月份大决战也没有等到郑军的水师和陆军,等来的是千里迢迢满洲军。
为什么郑成功会延误,历史上有几个猜测
第一,与清军议和
1653年农历五月,清军分兵乏力,数次败郑后,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“海澄公”,八月,双方在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。十一月,顺治帝再度敕封,并承诺给予一府(泉州府)之地安置兵将。
虽然郑成功无意投降清朝,不过难得休战的局面,也让郑军得以休兵整顿和筹措粮饷。为掩盖按兵不动的事实和议和的消息,李定国的使者也被扣留在厦门好生招待。
第二,捞利益
郑成功在永历时期虽然坚持抗清,但是他的主要意图并非真的要恢复大明,而是要保住自己的军队、地盘等固有利益,可以说私心大于公心。也许有人觉得笔者刻意贬低郑成功的形象,但是事实证明以上所言并非妄言。
1653年,清廷曾试图招降郑成功,并许诺封其为海澄公,拨泉州一府供郑成功供养部队,而郑成功虽无意归降,但是也与满清朝廷你来我往,按照郑成功或者后世亲郑的文献来说,这是缓兵之计,利用***和谈来积攒力量,当然这也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可知郑成功此说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,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忠于明朝,而是要壮大自己的力量,并以此要挟清廷,好割据自立,自成一家。
1654年,原属大西军的著名南明将领李定国转战广东,李定国联络东南沿海的郑成功想东西夹击广东,一举消灭广东境内强大的清军,但是此时郑成功正在与清廷议和,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,不让清廷对自己有疑心,郑成功对于李定国的夹击邀约置之不理,李定国去书十多封都没能收到郑成功的明确回复,最终李定国势单力薄,东西夹击的***宣告失败。
1659年,郑成功和鲁监国部属张煌言发动长江战役,大军沿长江而上,沿途州县望风而降,郑成功大军包围了南京城,但是郑成功并没有一举而下,而是等待了十几天,没想到却被各地来援的清军击败,郑成功立即登船撤退,并未通知此时正在南京上游的张煌言,导致张煌言被清军包围,最终张煌言的大军被尽数歼灭,张煌言仅以身免。
种种迹象表明,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十几年中,更多的是积攒实力以自保或者自立,并没有时时刻刻以整个抗清形势为重,丧失了多次与西南军队联合作战的机会,虽然郑成功的坚持客观上为南明朝廷减轻了压力,但是郑成功的功绩并不足以抵消他对大局犯下的错误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报恩寺出行方式查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厦门报恩寺出行方式查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ekerao.com/post/522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