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厦门琅起文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厦门琅起文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徐福东渡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,那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呢?
从现在日本流传下来的文件和遗迹研究,显然徐福的庞大的船队,携带3000多工匠和500个童男童女的秦朝使团,肯定是登录日本岛。至今日本人把徐福尊称为农神,蚕桑神,医药神便是明证。而且徐福带去3000多工匠,包括种植能手,手工艺人,中医,织造工匠等,主要是江苏南部地区,即现在使用吴语方言的苏锡常地区人,至今吴语许多发音与日语基本相同,语法习惯完全一样,今日日本语等于古吴语。江苏古代系吴国,吴文化影响至今,江南人民具有勤劳节俭,安份守已,讲究礼仪,重视文化教育和温婉细腻的民风,对照一下便知。具说有日本科学家测试日本人基因,50%来自中国,另外50%是日本岛土著居民,阿伊努人。徐福率秦朝庞大船队登陆日本岛时,阿伊努人还在原始社会阶段,而中国人8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,3000年前已会织麻布,种桑养蚕获得丝绸了。徐福有可能就是日本的第一个神武***。去日本各地可以看见许多纪念徐福的文化遗迹。
徐福东渡日本的事,在上学时都曾学习过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也清楚的记载了,徐福曾两次东渡,把秦代文明带入日本,促进了日本社会质的飞跃。
因此,日本把徐福尊称为“农耕神”,“蚕桑神”和“医药神”,日本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千年不衰。但是,自从《史记》里记载徐福第一次东渡开始,也将徐福的疑问留给了后人。
徐福是否真的东渡日本呢?
关于徐福去了哪里?多数人认为其去了日本,甚至有人说,是徐福到了日本才建立了王朝,徐福是神武***。也有人说徐福是到了海南岛或朝鲜,更有人说徐福是去了美洲。
《史记.淮南子衡山列传》记载:“徐福得平原广泽,止王不来”。由此推测徐福是到了日本关东,浓尾平原。
《三国志.吴书吴主传》也记载:“长老传言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,求蓬莱神山及仙药,止此州不还”
即使日本也有文献记载徐福到日本,林下见林的《异称日本传》记载:“夷洲,亶洲皆日本。相传纪伊国熊之野山下有徐福墓。熊野新宫东南有蓬莱山,山下有徐福祠”。
在日本,徐福不光被尊微神,还有一些日本人认为自己是徐福的后裔。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自称是秦人的后代,因为在日语里“秦”与“羽田”等发音是一致的。羽田孜说他的姓,最早就写作“秦”,在他的祖墓碑上有“秦”字出现。
然而,徐福东渡日本,也有人认为只是一个传说,主要根据是隋唐期间日本与之交流较多,却很少有徐福的记载。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真的,但去的是美洲,因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玛雅文明时间相吻合。
也有吴人《外国图》指出:“亶洲去瑯玡万里”,根据这个推理,亶洲不是日本,而是美国。《后汉书》曾把亶洲与日本分开。“亶”是大岛的意思,美洲大陆像“亶”字。而美国旧金山有刻有中国篆字的古箭出土,以及檀香山遗留有刻有中国篆字的方形岩石,都是徐福到美洲的证据。
徐福为战国时期著名方士,历史上最早记录徐福的是司马迁《史记》中“秦始皇本纪”和“淮南衡山列传”中的记录。在文中详细记录了秦始皇为长久统治而寻求长生不老仙药,徐福适时向秦始皇启奏海中有仙山,可向仙人索求仙草。秦始皇求仙心切,遂派徐福统领三千童男女,以及耕具、工匠、粮食物种等乘船出海,直至秦始皇病逝也杳无音讯,再无返回 。
徐福字君房,山东琅邪人,公元前 255 年出生,是一位有着极高智慧的社会活动家,在当时以方士面目出现,其才华应不比秦丞相李斯、汉高祖刘邦差。公元前 300 年,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,以及各类专业人才,驾驶数十艘海船,劈波斩浪,开始航海冒险之旅。从此之后,徐福在世人面前彻底消失,再没有回到秦国。
徐福东渡登陆地点的历史探究
对于徐福最后一次出海,其行程和最终落脚地点,历史上多有评论和不同说法,其中多数看法是徐福的船队向东航行,最终到达日本列岛,并在此永驻。据《义楚六帖》中的记载,日本高僧弘顺在唐朝来到中国,在同唐代高僧义楚和尚交情深厚,当时弘顺曾说, “秦时,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止此国也”。当年徐福最终在日本富士山附近上岸,其后人皆以秦氏子孙相称,并一直延续到如今。为了进一步论证徐福最后之地为日本,1894 年出版的《日本国志》中,从日本的徐福祠、熊野山的徐福庙还有日本传国器物日本剑、日本铜镜、日本玉玺,其造型都是秦朝制式。连日本旧时代王宫大臣以大夫、将军的称谓,也都是秦国官职称谓。在国家举行大事之前,都要进行祭祀活动,并诵读祭文和各种仪式,这些形式都跟秦代国祭祀十分类似,从这些地方也可佐证徐福东渡之地为日本 。
徐福东渡的历史意义和价值
徐福东渡沿途将中华文明撒播,给日本土著带来了先进的农业、制造业技术,彻底改变了日本文化历史进程。徐福在日本岛登陆,不是去掠夺和***,而是在考察过程中,带去文明的火种。
徐福以“和为贵”的儒家思想与日本土著居民和睦相处,把先进文化、先进生产技艺无偿地传授给当地人,从中也为自己和数千秦国百姓创造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。徐福遵循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 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处事原则,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人文情怀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琅起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厦门琅起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ekerao.com/post/48836.html